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屡屡上演出色的战术奇迹,如果要挑选其中最具创意和战术创新性的战例,那么由开国少将邓岳指挥的三岔口穿插战,必定会名列前茅。这场战斗不仅展示了邓岳非凡的军事眼光,还为志愿军第40军在1951年2月的横城战役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1年2月10日,志愿军总部发出命令,要求各部队发起横城战役。第40军的118师被指派为主攻部队,目标是敌方的韩军第5师和第8师。邓岳,作为118师的师长,不仅军事才能出众,更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家。在对战场局势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后,他决定采取一种大胆的策略——穿插战术,寻找敌军薄弱的腹地,从敌人的纵深处狠狠打一击。
穿插作战本是志愿军常用的战术,但邓岳的计划却独具一格。传统的穿插战术一般依赖小型部队的机动性,但邓岳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派遣一个完整的团来执行这项任务!这种做法在战术上极为冒险,毕竟一个团深入敌阵后,随时可能遭遇敌人从四面八方的攻击。然而,邓岳对自己部队的执行力充满信心,他相信,凭借352团的过硬作风和作战能力,他们能够完成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展开剩余71%邓岳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他选择了敌军兵力最薄弱的三岔路口作为穿插的目标。美韩联军在这一地区的阵地布置呈现出一个大写的“Y”字形,按理说这里应该是防守最为严密的地方。然而,邓岳凭借独到的眼光,判断出这个“Y”形区域正是敌军防线的薄弱点。他计划让352团像一把锐利的匕首一样,快速穿插敌人的纵深,切断敌军的前后联系,并为后续部队提供掩护。
352团的任务无疑是艰巨的,他们必须具备无畏的勇气和非凡的执行力,才能突破敌人的重重防线。幸运的是,352团在抗日战争中曾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是一支以战斗力和纪律性著称的部队。邓岳对他们的能力充满信心,而352团也没有辜负指挥员的期望,他们仅用半个小时便突破了敌军的前沿阵地,在接下来的数小时里,352团就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深入敌军腹地。
这一过程中,352团凭借其丰富的战斗经验,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成功避开了敌人的巡逻和侦查。在经过数次狭路相逢的情况下,他们不仅没有被发现,反而顺利俘虏了数名敌兵,进一步验证了邓岳选择的战术之正确。敌人根本无法想到志愿军竟然会如此胆大包天,直接潜入他们的心脏地带。
尽管一切进展顺利,352团到达三岔口后,依然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挑战。首先,敌人的驻防力量发生了变化,原本情报显示只有一个韩军连驻守在此,但当352团抵达时,敌军的防守已增加为一个加强营。其次,敌军援军的到来也为352团带来了压力,特别是美军的机械化炮兵营,凭借强大的火力威胁到了352团的生存。
然而,352团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在指挥员的果断指挥下,352团依靠惊人的速度和果断的战术立即发动攻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尽管敌军在兵力和火力上占据优势,但352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猛攻,迅速突破了敌军的防线,令敌人完全陷入了混乱。美军以往习惯的阵地战在面对这种灵活且不拘一格的战术时显得毫无招架之力。
当352团开始进攻韩军第8师时,敌人的增援部队即刻赶到,但此时118师的其他部队,如353团和354团,也迅速向敌军主力发起了正面攻击,为352团提供了坚强的支援。最终,敌军在多方夹击下被击溃,整个战斗以志愿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根据战后的统计,118师在这次战役中共歼灭敌军1.22万人,创造了自入朝以来最为辉煌的战绩。邓岳凭借这一具有极高战术创新性的战例,巩固了自己在军事史上的地位。
这一战不仅成为了志愿军军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还得到了西方军事专家的高度评价。甚至美军也不得不承认,在这场战斗中,他们不仅败给了敌人,还被迫将这一战例编入了他们的军事课程中,供步兵训练之用。邓岳和352团的英勇表现,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成为了全球军事研究中的经典战例。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杠杆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