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尼泊尔新晋活女神:未来十年住庙里,每日红衣,脚不能着地
很多人听说过尼泊尔的“活女神”,但真正了解她们的生活细节的人并不多。
最近,加德满都又选出了新一任库玛丽——一个还不到三岁的女孩,因为德赛节而“正式上任”,成为全城瞩目的灵性象征。
对于尼泊尔人来说,这几乎是神明亲临人间的时刻,但站在旁观者的视角,这一切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孩子命运的彻底改变。
新库玛丽当选那天,场面很热闹。
父亲抱着她,穿着鲜艳的大红裙子,小脸画着浓重的眼妆,额头点着红印。
她看上去还带着点懵,毕竟这么小的孩子,根本不懂自己要面对什么。
她的父母却满脸得意,父亲直接表示,昨天她还是女儿,今天就成“神”了。
从旁人的角度,其实能理解父母的高兴——毕竟库玛丽家族在未来的十年里,身份地位、物质条件、社会名望都会有显著提升。
尼泊尔传统里,只要自家女儿成为库玛丽,全家都能得到宗教和现实上的光环加持,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
不过,回到孩子身上,库玛丽的命运其实有着不少让人一言难尽的地方。
先说选拔流程,官方对候选者的身体条件有严格要求:必须是首都本地原住民,2到4岁之间,没生过重病,没流过血,牙齿不能掉,身体不能有任何残疾。
很多普通家庭根本没有机会送孩子入选,毕竟从出生到三四岁不生病不磕碰,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更别说还得“出身纯正”。
这也导致活女神群体里,绝大多数都是所谓“高门第”的孩子,跟印度的种姓壁垒有点像,外人基本进不去。
等真的选出来,生活其实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光鲜。
库玛丽必须住在神庙里,不能随意离开,天天穿红色衣服,走路不能脚着地,哪怕玩耍也要由仆人抱着或者放在垫子上。
她要和同龄人隔离,不能去学校,不能交朋友,哪怕家人见面也有限制。
最夸张的是,库玛丽要保持表情冷漠,不能随便笑、哭或害怕——因为在尼泊尔人的信仰体系里,女神的任何情绪都可能被解读为神谕:哭代表灾祸,笑代表疾病,害怕则是预示着不吉利。
为了让库玛丽“合格”,选拔时还会让孩子独处在黑屋子里对着血淋淋的祭品,比如牛头羊头之类。
普通小孩哪受得了这个考验?
这也造成有些库玛丽其实心理压力很大,但外界很少关注她们的真实感受。
很多人觉得当库玛丽是天大的好事,但事实上,这样的成长经历给孩子带来的困扰远超大家想象。
她们十年都要待在庙里,不能下地,不能自由玩耍,连正常的学习成长都没机会。
心理学家也一直讨论,这种环境会不会让孩子以后社交能力变弱、自信心不足、甚至身体发育受限。
虽然最近几年尼泊尔官方开始给退位库玛丽发一笔补助,让她们能重新上学、找工作,但这些补偿难以弥补童年缺失。
以前,很多“退休”库玛丽婚姻都不顺,因为民间有说法,她们结婚会带来不幸,直到近些年才慢慢被接受。
即便如此,社交圈子的融入还是难题。
其实世界各地都有类似让孩子成为“神”的传统,比如柬埔寨的祭祀童女、印度的神童,但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种做法到底是信仰还是绑架孩子成长权利。
尼泊尔社会近年来也有不少声音,希望能适度改革库玛丽制度,至少让这些“活女神”能有正常受教育和社交的机会。
部分库玛丽甚至自己公开表达过希望未来能像普通孩子一样生活。
话说回来,信仰当然值得尊重,但把如此重的负担放在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孩子身上,难免让人心疼。
从大多数网友的角度看,大家更关心的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而不是父母收获了多少光环。
社会和信仰本来就应该服务于人的幸福,希望未来尼泊尔的孩子无论是否库玛丽,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童年和自由人生。
这件事能火,归根结底还是击中了大众对“童年权利”的共鸣,无论哪个国家,孩子都不该被传统束缚一生。
股票杠杆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